当前位置: 首页 > 行业动态 > 正文
新闻动态
公司动态
行业动态
政策法规
联系我们
手机:18901114458(微信同号)
手机:13811055122(微信同号)
手机:13720013749(微信同号)
电话:010-63993381 传真:010-63993481
邮箱:bjfqyjs@163.com
地址:北京市丰台区莲宝路2号盛今大厦8H
邮政编码:100161
地图导航
 
在线咨询
 
公司动态
别让《种子法》成为“挡箭牌”
来源:北京市京番番茄研究所 日期:2014-12-15

  日前,笔者在新疆、甘肃制种基地采访时发现,有些地方监管部门在查处涉种违法案件时失之于宽、失之于轻,在选择适用条文时,往往以《种子法》所规定的涉种违法最高罚款五万元为挡箭牌,不追究刑事责任,对违法者没有真正的威慑。

  事实上,打击涉种违法行为,并不是无法可依,无措可举。《种子法》明文规定: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,应依法追究刑事责任。而且,去年农业部、公安部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经启动联合打假行动,“两法衔接”等一系列合作机制也已建立起来。监管部门或者视而不见,或者查而不办,更有甚者把非法的案件查得合法了,是懒政使然,还是有意不为?

  种子质量决定农民一年收成,涉种违法行为牵涉面广、影响恶劣,与假种子所带来的动辄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损失相比,五万元的罚款最高限额显然不能挡住不法分子通过制售假种来牟利。农业、工商、公安和监察部门应通力合作,综合利用行政、经济、法律等手段,凡构成经济犯罪的,要坚决依照《刑法》追究刑事责任,从严、从重查处,千万别让《种子法》成了“挡箭牌”,让假种子伤了农民心。



【声明】本文章系本站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与本站联系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
 
上一篇: 越夏塑料大棚番茄栽培的特点是什么? 2014-12-15
下一篇: 种子交易将有新“玩法” 2014-12-15